劇情簡介
1945年,抗日戰爭到了最後階段。董存瑞和他的夥伴郅振標請求參軍,因年齡太小被拒絕。日寇瘋狂進攻根據地,董存瑞和郅振標在區委書記王平的率領下跟隨鄉親們轉入山地,打退了進山“掃蕩”的敵人。反“掃蕩”勝利後,董存瑞和郅振標如願參軍。經過戰鬥洗禮,董存瑞漸漸懂得了革命道理。日寇投降後,人們歡慶勝利,但蔣介石又發動了內戰。在一次阻擊戰中,董存瑞帶領戰友主動出擊支援兄弟連隊,保證了戰鬥的勝利,獲得嘉獎並光榮地入黨。1948年5月,我軍轉入全面反攻。在解放隆化戰鬥中,董存瑞被選為突擊爆破隊長,執行炸毀敵人的碉堡的任務,為總攻掃清道路。戰鬥打響後,我軍進攻順利,但被一座橋頭暗堡的猛烈火力阻擋。董存瑞帶著炸藥包衝到橋下,卻找不到安放炸藥的地方。正在這時,總攻的號角吹響了,看到衝上去的戰友一批批倒下,董存瑞心急如焚。為了爭取時間,減少戰友傷亡,保證戰鬥勝利,董存瑞用手托起炸藥包,高喊:“為了新中國,前進!”毅然拉開了導火線,捨身炸掉了碉堡 。
演職員表
演員表
角色 | 演員 |
董存瑞 | 張良 |
郅振標 | 楊啟天 |
趙連長 | 張瑩 |
王平 | 周凋 |
董姐 | 張茜 |
指導員 | 張輝 |
羅志英 | 任頤 |
牛玉合 | 王寅申 |
王海山 | 王楓 |
孫大光 | 韓巨清 |
劉玉林 | 宋保義 |
通訊員 | 劉世龍 |
馮寶 | 陳光廷 |
區小隊長 | 苑航立 |
玉蘭子 | 郭琳玲 |
職員表
導演 | 郭維 |
編劇 | 丁洪、董曉華、趙寰 |
攝影 | 包傑 |
美術設計 | 徐渭 |
視覺特效 | 郭甲東、蔡光 |
錄音 | 林秉成 |
劇務 | 敬然 |
布景師 | 徐渭 |
參考資料來源
角色介紹
| |
| |
| |
|
參考資料來源
幕後花絮
•拍日本鬼子進村的那場戲時郭維暈倒了,送醫院治療了兩天,回來接著拍 。
•張良沒演過電影,一開始總是找不到感覺,拍攝找趙連長要求參軍那場戲時,拍了兩天。在拍搶救玉蘭子的場景時,張良衝過爆炸的煙霧,臥倒在鏡頭前,手腳擦破了,頭腦昏眩,張良咬牙堅持著拍完 。
獲獎記錄
年份 | 類型 | 獎項 | 獲獎對象 | 結果 |
1957年 | 文化部1949—1955年 | 優秀影片一等獎 | 《董存瑞》 | 獲獎 |
1957年 | 文化部1949—1955年 | 優秀演員一等獎 | 張良 | 獲獎 |
1957年 | 文化部1949—1955年 | 優秀演員一等獎 | 張瑩 | 獲獎 |
1957年 | 優秀劇本 | 優秀劇本文學獎 | 丁洪 、董曉華 、趙寰 | 獲獎 |
獲獎記錄參考資料來源
幕後製作
1954年,董存瑞的事跡要被拍成電影的時候,藝術表演者們擔心完美的英雄會使故事顯得單調,紛紛表示不敢接手。導演郭維把活兒接了下來,郭維不相信什麼完美,郭維的信心來自他看中的董存瑞的扮演者張良 。
該片於1954年定稿開機,但之後經審查的時候,電影局副局長蔡楚生覺得犧牲太多戰士太殘酷了,電影局局長王闌西下了命令,這一段必須減掉。郭維沒辦法,只能把鏡頭剪得很短,結果把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的必然性沖淡了。最終該片於1955年1月1日中國上映 。
影片評價
該片從題材上分可以說是一部人物傳記片,也可以說是一部革命戰爭題材的影片。該片的作者並沒有把創作的視點局限在對人物性格定型化的處理上,同時也沒有囿於對戰爭場面的描繪而忽略了對典型形象的刻畫。而是把創作的中心準確地於如何塑造人物典型性格這一基點上, 以飽蔬著生活易劑的筆觸,,成功地塑造了董存瑞這樣一個來自於生活的、栩栩如生的典型化的英雄形象,並通過對典型環境的真實描繪, 寫出了一部英雄性格的複雜、變化的發展、完成史 (《當代電影》評 )。
該片通過精心選擇的生活片斷,展示了人物的成長軌跡,表現了董存瑞從幼稚到成熟的過程,演員張良從人物的內心情感出發,表演收放自如,充分地表現出了董存瑞執著倔強的性格,創造了富有生命力的銀幕形象 (搜狐娛樂評)。